您当前的位置:理论政策

对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工作的一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1-8-19 17:39:53
    培养、选拔、使用党外干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及省、市有关文件规定和要求,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工作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仍然存在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工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党外干部,是指在中国共产党员以外的干部群体,是一个极具浓厚中国特色的称谓,是一个公众略感生疏的政治群落。在多党合作政治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高素质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已成为新时期党的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课题。
目前,基层在培养、选拔、使用党外干部工作中,普遍存在:选配的数量偏少,比例偏低;正职少,党外后备干部结构性不合理;党外领导干部来源不足,党外干部工作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存在这些差距,既有工作上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还有政治体制的原因,分析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党外干部培养难。一是一些基层单位领导,简单地以是否积极要求入党作为衡量“政治进步”的标准,使一些党外干部因不甘“政治落后”而放弃党外身份。二是党外正职配备少之又少,党外领导干部纵向交流难,使绝大多数党外干部事实上只能担任副职,再加上一个单位一般只安排一个党外领导干部,使部分党外干部产生了“进步难”的错觉,因而失去了作为党外干部继续发展的信心,为了“工作进步”而选择入党。三是有些党外干部面对行政领导与党委决策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党外行政领导不能参加党委会的问题,只好采取改变党外干部身份的办法。四是在党外干部提拔任用工作上,统战部门与组织部门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目前普遍存在组织部门在推荐党外干部人选时往往是没有统战部门参与,从而使统战部门在非党干部的培养、选拔,推荐和管理上工作不到位,力度不够,有的甚至是空白,为非党干部的档案建设工作带来困难等等。
    2、党外人才储备难。党外干部队伍建设起步晚,人才库储备建设不完善。对党外干部的培养使用缺乏与党内干部同样的长远的计划和具体的制度,没有真正纳入议事日程,也没有建立与党外干部定期联系制度,缺乏系统完整的竞争、考察、培养、交流、管理、使用机制,不注重日常对党外干部的培养,需要配备时临时找对象,同时受身份、年龄和职务台阶的限制,造成提拔安排党外干部时没有合适的人选现象。
    3、党外干部使用难。一是思想上不够重视。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是一种象征和形象,是“权宜之计”,不是“长远之计”;是“政治需要”,不是“工作需要”,因而对安排党外干部不够主动、积极。二是措施不够有力。一些地方制定的文件中“争取配备”、“逐步配备”、“尽可能配备”、“要有一定数量”、“要加大力度”等规定和提法,弹性较大,缺乏可操作性的指标和措施,随意性较大。在政府各部门、各乡镇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中,党外干部所占比例和数量没有明确规定和要求。这些是导致党外干部安排难、进步难的主要原因。三是职数有限。随着各级机构改革的深入,政府部门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减,机构越来越少,再加上实行“三定”,各个部门领导干部职数有限,同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公平竞争上岗、招标聘任等选拔干部形式的推开,给党外干部选拔使用工作带来新的矛盾。
    二、对策及建议
    1、抓认识,统一思想,强化党外干部同样是党的干部的意识。无论党员干部还是党外干部,在选拔任用的条件标准上、选拔任用的工作程序上、党对干部的总体要求上,以及干部的责权利等方面都是相同的,绝无两样。因此,党外干部一样是党的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改革与发展的骨干力量。用好党外干部,对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党外的普通干部队伍在一定程度上中占有相当大比例,他们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同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一道,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级党组织应站在战略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方针政策,切实做好选拔、任用工作。做到在研究干部任用时不忘党外干部,调整班子时不忘配备一定数量的党外干部。对经过多年培养,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工作业绩突出的党外干部应委以重任,努力创造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在政治上信任他们,工作上支持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到各尽其才,为党所用。
    2、抓“苗子”,储备人才,建立和完善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首先,要克服选拔党外干部的范围狭窄的问题,扩大识人选才渠道,不能等到党外知识分子自身具备条件之后,才能进入培养选拔的视野。特别是对处在第一线中青年、有发展潜力的党外知识分子,要以提高政治素质为着力点,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如办培训班、送出去学习等,提高其政治上的坚定性。其次,党组织要多为党外干部创造锻炼的机会,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积累工作经验。尤其要对那些青年“苗子”及时铺设必要的台阶,让他们早得到锻炼提高,早进入角色,力避到需要时因职级低、任职跨度大而无法安排使用。再次,要认真贯彻上级的有关政策规定,统筹安排,合理分流,有意识地保留一部分优秀分子留在党外,努力形成一批层次高、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基本上可以满足领导班子建设需要的、跨世纪的党外后备干部人员,以保证有充足的党外干部后备来源。
    3、抓培养,促进成长,切实加强对党外干部的培训教育。对已进入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的人选,要将其纳入干部工作的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其进行培训,真正有效地提高党外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一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党外干部进行理论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各级党委对党外干部的培训工作要形成具体的制度,并保障必要的培训经费。统战部门、组织部门要按有关要求选送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党外干部到各级行政学院(校),社会主义学院(校),进行深造培训。二是注重实践锻炼。对基本素质好,有发展前途的优秀党外干部,放到基层单位和一定层次的领导岗位上压担子,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把乡科级作为重点,从股级抓起,在乡科级部门,要有意识地选配一些党外干部担任股所(站)长。培养锻炼后,再从中挑选各方面素质好的担任乡科级、部门领导。从乡科一级领导岗位上成长起来的党外干部,又可以成为选拔上一级党外领导干部的人选对象。三是还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与党外干部的联系制度,加强对他们的帮助教育。统战部门要定期召开党外干部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工作、学习、思想汇报,适时进行关心、帮助和教育,并引导党外干部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组织部门还要结合对党外干部的考察考核,及时指出他们工作的成绩和不足,使其明确前进方向,健康成长。
    党外干部是我国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党外干部工作是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利于改善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各级党委要用战略的眼光,深刻领会抓好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建立一支高效、廉洁、务实的党外干部队伍,使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健康轨道,为促进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